对于柑普茶领域中的爆款“小心肝”大家的了解又有多少?很多茶友选择购买小青柑是被它讨喜的外形,柑先香的气味所吸引的,对于小青柑的制作工艺大多茶友还不是很懂。有茶友跟新会君反应,以前有朋友送过他小青柑,然后打开看到一层白白的粉末像发霉那样,就不敢冲泡来喝了……可怜的小青柑就这样被不知情的茶友抛弃了。
其实这位茶友遇到的情况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白霜”,这个“白霜”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小青柑有“白霜”到底好不好?带着这些疑问,新会君再来跟大家聊一聊小青柑“白霜”的那点事儿。
一、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脯的“果霜”类似但又略有不同。“果霜”是一种含糖物质,新鲜的生果干燥变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的葡萄糖和果糖类物质就渗出到表皮,凝结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而小青柑陈化出现的“白霜”在陈皮之乡新会被称为“脑晶”或“柑油晶”,是新会核心产区种植出来的陈皮柑特有的,陈皮柑只有青皮的才能生成“白霜”的现象。通常只有柑仔(小青柑采用的就是未发完成熟的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转化为糖分。在经过反复日晒或长时间低温烘焙工艺后,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
所以,小青柑表面起“白霜”如果不是发霉所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对小青柑品质以及品饮并无影响。
二、那要怎么看小青柑是起“白霜”而不是发霉了呢?
1、看: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白色,而霉菌通常是褐*或墨绿色。另外如果是发霉,粉末状物质不会出现在外表皮,而会出现在柑皮的内馕部分,也就是果内柑皮与茶叶之间。反之那就可能是起“白霜”而不是发霉了。
小青柑的白霜出现在表皮上
2、闻:起“白霜”的柑皮不会有异味,闻起来还是柑果的香味,而发生霉变的小青柑,我们可以根据霉变的程度闻起来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异味。要是不懂霉味的话,我们可以利用逆向思维,通常正常的小青柑香气浓郁且纯正,即使白霜附体,香气的纯正也不会有所损坏,如果你闻到柑香气不纯,且还有水焖气的感觉,那么这个小青柑就是发霉了。
3、摸:小青柑的“白霜”是柑油析出的结晶,触感干燥不易脱落,而霉菌一般呈颗粒状触感粘滑容易脱落,起“白霜”的柑皮质地不会发生变化,而发霉的柑普由于受霉菌的侵蚀,可能会轻易地发生变形。因为霉菌需要水分和养分,所以发霉了的小青柑表皮会越来越软,严重的甚至会蔓延至柑果里的熟茶,这是菌种的腐蚀作用使然,所以越到发霉后期,越容易区分。
4、喝:冲泡试饮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白色物质出现的早期,即通过闻气味触碰手感比较难区分发霉或长霜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嗅觉不太敏感味觉却比较敏感的茶友。冲泡开来的小青柑,白霜出现并不会影响茶品本身的香浓度,即香甜润滑的特点依旧,而且因为存放了一段时间,品饮口感会更加的醇厚。
而发霉了的小青柑,毁了储存陈化的所有美好。即使是刚开始的轻程度霉变,内质表现也会往削减的方向发展,柑香气较弱,汤色显暗,滋味变得稍寡淡。
三、小青柑起“白霜”到底好还是不好?
答案当然是——好!
之前新会君有说过,小青柑表面的“白霜”不仅仅是判断柑果品质的一个辅助标准,也是正宗新会小青柑优异品质的体现。而且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脯的“果霜”类似,其功效也近于果脯的“果霜”,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这样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另外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道:“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不仅无害而且又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药理功效,清热、润燥、化痰,还能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慢性支气管炎,咽炎等。
知道“白霜”的秘密后,各位茶友可以放心的喝小青柑,千万别把有“白霜”的上好小青柑当成发霉而抛弃哦!
看完这篇文字后大家可以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这样就不会误会长“白霜”的小青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