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肝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治肝三十法值得收藏
TUhjnbcbe - 2021/4/6 0:49:00

导读:清·王旭高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又名《治肝三十法》,全书不过几百字而已,却对中医肝病理论影响深远。程门雪先生为之编纂了歌诀,刘保和稍作修改,今编者将原文和修改过的歌诀对照排列,便于大家理解记忆。假使各位能牢记于心,则临床水平必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正·文·来·啦·

《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与原文

总纲:

肝气肝风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夹寒夹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细究。气有多余便是火,内风多从火发生,阳亢上冒巅顶甚,血虚旁走四肢病。

各论:

1.一法曰:疏肝理气。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兼寒,加吴萸;兼热,加丹皮、山栀;兼痰,加半夏、茯苓。

肝气自郁于本经,

两胁气胀或疼痛,

疏肝理气香附郁,

苏梗青皮橘叶属,

兼寒吴萸热丹栀,

兼痰半夏与茯苓。

2.一法曰:疏肝通络,如疏肝不应,营气痹窒,络脉瘀阻,宜兼通血络,如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叶等。

疏肝不应宜通络,

营气窒痹辛润行,

络脉瘀阻归须桃,

旋覆泽兰新绛增。

3.一法曰:柔肝。如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当归、杞子、柏子仁、牛膝。兼热,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苁蓉、肉桂。

肝气胀而疏更甚,

归杞膝柏柔肝任,

兼寒肉桂与苁蓉,

兼热天冬生地从。

4.一法曰:缓肝。如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

缓肝之急经方好,

白芍橘饼甘麦枣,

肝气甚而中气虚,

此方变化无穷奥。

5.一法曰:培土泄木。肝气乘脾,脘腹胀痛,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药、木香。即培土泄木之法也。温中疏木也。*玉楸惯用此法。

培土泄木用六君,

吴萸白芍木香临,

脘腹胀痛肝乘脾,

温中疏木法意深。

6.一法曰:泄肝和胃。肝气乘胃,即肝木乘土脘痛呕酸,二陈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铃子。即泄肝和胃之法也。

脘痛呕酸肝乘胃,

泄肝和胃法亦贵,

二陈汤和左金丸,

金铃白蔻随机兑。

7.一法曰:泄肝。如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宜泄肝,金铃、延胡、吴萸、川连。兼寒,去川连,加椒、桂;寒热俱有者,仍入川连,或再加白芍。盖苦、辛、酸三者,为泄肝之主法也。

泄肝肝气上冲心,

热厥心痛用左金,

金铃子散寒椒桂,

寒热俱有连芍寻。

泄肝主法苦辛酸,

三者错综随证斟。

8.一法曰:抑肝。肝气上冲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

肝气冲肺抑肝立,

猝得胁痛暴上气,

喘主吴萸炒桑皮,

苏梗杏仁橘红宜。

9.一法曰:熄风和阳。如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用熄风和阳法,羚羊、丹皮、甘菊、钩钩、决明、白蒺藜。即凉肝是也。

肝风初起头目眩,

熄风和阳即凉肝,

羚羊钩藤白蒺藜,

决明甘菊丹皮赞。

10.一法曰:熄风潜阳。如熄风和阳不效,当以熄风潜阳,如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即滋肝是也。

熄风和阳而不效,

潜阳便将滋肝招,

牡蛎生地女贞子,

菊花玄参胶白芍。

11.一法曰:培土宁风。肝风上拟,中虚纳少,宜滋阳明,泄厥阴,如人参、甘草、麦冬、白芍、甘菊、玉竹。及培土宁风法,亦即缓肝法也。

培土宁风缓肝遵,

宜滋阳明泄厥阴,

中虚纳少肝风逆,

玉竹芍草麦菊参。

12.一法曰:养肝。如肝风走于四肢,经络牵掣或麻者,宜养血熄风,生地、归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乌、三角胡麻。即养肝也。

长按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肝三十法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