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肝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最钟意的下酒菜是什么下酒菜有什么讲究
TUhjnbcbe - 2023/6/21 19:04:00

*县民间有则笑话:爷儿俩去赶集,买了坛酒,抬着往回走,路上不小心碰到石头上,坛子碎了,酒流了一地,当爹的撅着腚趴地上就喝,回头看到儿子还在傻站着,恨恨地踢了一脚,骂道:“你还站儿乜做什么?还等儿上菜啊!”这个故事从侧面说明,酒与下酒菜密不可分的关系。欧美人喝的酒,多是水果酿制的,有种特殊的果香味,所以他们喝酒是不就菜的(干红、干白属于餐酒,是佐餐用的),怕影响品味酒香。我们的酒是谷物蒸馏的,度数高,口味辛辣(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高粱酿的酒,西方人称之为“魔*的饮料”,即指其口感而言),喝口酒要再吃口菜压压。虽说“喝酒不吃菜,光膀子扎领带,自行车飙到六十迈”号称新世纪猛男的三大标志,但大多数人喝酒还是要配下酒菜的。

“下酒”一词,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说鲤鱼脯:“白如珂雪,味又绝伦,过饭下酒,极是珍美也。”“过饭”谓以菜肴下饭,“下酒”谓以菜肴佐酒。酒及下酒菜又称为“酒肴”,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道:‘酒肴尽多,何不把些赏厨下男女?也教他闹轰轰,像个节夜。’”这里“肴”就是下酒菜。不过在*县话里,“肴”指的是煮熟的猪下货,*县人说的“酒肴”指的就是买酒割肴,以肴配酒。我们那周遭有个老人,只剩下七个牙了,有亲戚朋友来看他,必定端着个盆去买肴,嘴里还要嚷着:“酒肴酒肴!有酒没菜,不算慢待;有菜没酒,拔腿就走。”

凉拌竹笋

前段时间看*永玉的《往日,故乡的情话》,有一段讲到下酒菜:“雪夜,一老一少的邻居对酌到半夜,没有了下酒菜。老者说:‘你后园竹林子的笋怕是长出来了,拔几支,开水撩一撩,撕开。倒点酱油、麻油,多加点辣子就是菜。’”看到这里,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这下酒菜也太原生态了!丰子恺《吃酒》中,写一位在西湖遇到的钓虾人:“钓得了三四只大虾,他就把瓶子藏入藤篮里,起身走了。我问他:‘何不再钓几只?’他笑着回答说:‘下酒够了。’”“他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菜,取出瓶子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去一浸,不久取出,虾已经变成红色了。他向酒保要一小碟酱油,就用虾下酒。我看他吃菜很省,一只虾要吃很久,由此可知此人是个酒徒。”寥寥数笔,就将一个酒徒勾画得淋漓尽致,他的下酒菜亦很别致。

并不是所有美味佳肴都可以作下酒菜的,每个吃货和酒*,都有自己的心头好。要成为合格的下酒菜,大致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太油腻。我们请客吃饭,总要有几个硬菜,不然面子太难看。但下酒菜不能太“硬”,给你一个红烧肘子,“拿儿(*县话意为腻)喽”,还怎么喝得下酒?胶东三面环海,海产丰富,所以胶东菜中海鲜的比例很高,口味比较清淡,最是适合下酒,所以江湖上流传着很多与胶东有关的酒故事。

白菜心儿拌海蜇皮儿

*瓜丝儿拌海蛏儿,菠菜拌海虹,白菜心儿拌海蜇皮儿,焖鱼、蒸虾、咸蟹儿,用来佐酒都是极好的,既可以缓解一下酒的辛辣,又不会让人腻。*县的肴算是比较油腻了,但做下酒菜时,一般是用凉拌法来解其腻,*瓜、菠菜、白菜拌猪肝、猪蹄、猪耳朵,吃起来就不油了。

糖醋小排

下酒菜也不能太甜,无锡的糖醋小排骨配米饭吃挺好,用来下酒就让人难以招架。甜味入口以后会发酸,这会影响品酒的口感,所以一般宴席上甜品是最后才上的。同样的道理,汤汤水水的也不适合作下酒菜,下酒菜的目的是缓解酒的辛辣口感,但汤水会冲淡口中的酒味,广东人做菜讲“镬气”,冷锅烧不出好菜,喝酒也是要讲“酒气”的,汤水入口,把酒气都冲刷掉,就没有余韵了,所以一般来说汤是作为醒酒用的。

空着肚子喝空心酒易醉,用*县话说就是“有酒没菜,醉嘞风快”,但下酒菜也不能让人太有饱腹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只是穷人的想象而已,三口两口吃饱了,喝不下了,岂不大煞风景?*县人说“饺儿就酒,越吃越有”,但却没有用包子就酒的,就是因为包子体量太大,吃两个就饱了,所以下酒菜最好的轻量的、小块的。

炸花生豆儿

炸花生豆儿为什么是下酒菜的首选?就是因为它要一粒一粒地箝,一盘花生豆够箝半宿的(*县人戏称炸花生豆儿为“抗箝”)。鸭脖、小龙虾、兔头、凤爪都是下酒佳品,也是这个原因。

五香豆腐干

下酒菜还要有点嚼头,要么脆生生,像凉拌藕片,要么艮揪揪,像筋头巴脑的酱牛肉,要么紧正正,像五香豆腐干,有嚼头才不会那么容易吃饱,像蒸南瓜和烤地瓜那样“抿啦抿啦”就能下肚的,永远做不了下酒菜。咀嚼食物会给口腔和牙齿带来快感,同时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享受酒的后味儿。

下酒菜对温度和时间也有要求,其实这二者是一致的,就是不能太赶。

拔丝地瓜

拔丝地瓜做好了得赶紧吃,凉了就凝固了,因此一上桌就搞得人手忙脚乱的,这就破坏了品酒的闲情逸志。喝酒不是赶火车,要身心放松,意态从容才能品出其中真意,几个相熟的朋友,随意扯着闲篇,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下酒菜,如此而已,这也是下酒菜多是凉菜的原因所在——你不用担心菜凉了,它原本就是凉的。

前段时间与朋友喝酒,说到下酒菜,大家耳闻目见,有许多奇葩的下酒菜,咸菜、大葱(*县有句俗语,“欱[há]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这都是常规操作,一个咸蟹儿喝一晚上酒也不出奇。朋友读高三时在外租房住,房东天天晚上要喝两杯酒,跟前一个小碟儿,里面七八粒生花生米,一小摄虾皮儿,这下酒菜从来没换过样。他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嚼,有一种强烈的金属味道,感觉嘴里刀剑铮鸣,真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了的,这种味道与鉎鏉(铁锈)味儿差不多。据说实在没有下酒菜了,有人会找根生锈的钉子咂咂,也可佐酒,看来这两道下酒菜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碴儿盐

过去农村里都有一个代销点,或叫小卖部,进门必定有一个水泥砌的池子,里面是大碴儿盐。有人在小卖部打上一提酒,就顺手摸颗大碴子盐,喝一口酒,咂一口盐,有滋有味。有一个喝酒的老前辈告诉我一个不传之秘:如果身边啥下酒的东西都找不到,就吮一下自己的大拇指。我想这和咂盐粒一样,也会有一种“咸攒攒”的味道吧。

不过与苏子美比起来,这一切又都不算什么了。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有“苏子美饮酒”一节,说到名士苏舜钦(字子美)“汉书下酒”的生动故事:“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观书,以一斗为率。正献深疑之,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知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是世上最牛的下酒菜,没有之一。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最钟意的下酒菜是什么下酒菜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