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小青柑
PART
01柑普茶历史
在中国,用柑橘皮配茶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在唐代陆羽《茶经》里就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
相传,清代新会进士、棠下良溪人罗天池在云南做官,受茶叶吸味的启发,将家乡的新会大红柑挖了柑肉后,填入云南的普洱茶,经长期陈放后,普洱茶叶吸收了新会陈皮的气味,首创“柑普茶”。
PART
02新会小青柑定义
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柑普茶,一般指的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地区生产的新会柑搭配云南出产的普洱散熟茶,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在茶叶分类上属于再加工茶类。而小青柑,正是柑普茶的一种。小青柑,是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这个时段的柑果称之为小青柑。
PART
03小青柑与柑普茶区别
柑普茶根据柑果在不同时期采摘,从种类上分小青柑、大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
制作柑普茶的柑和人一样,有着不同的成长阶段。柑结成的小果子叫做胎柑,(中药名:个青皮)就好比婴幼儿时期,刚刚出世;长大一点到了就是小青柑,好比青少年时期,青涩稚嫩;再长大一点,就慢慢褪去稚气,成了大青柑,接着就是二红柑,这时候的柑就开始成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步成熟,历经成了大红柑,饱满甘甜。
PART
04小青柑的特色
形态:娇小可人的小青柑相比柑普茶其他种类,在产品形态上更胜一筹,由于其制作精致,也被视作“小心肝”。
气味:小青柑的柑皮香气相比柑普茶其他种类,气味更加浓烈,与陈年普洱相融合后,其柑果清香味尤为突出。
方便:一次一颗的投茶量方便各种冲泡器皿的使用,例如盖碗、飘逸杯、紫砂壶和专门的不锈钢内胆玻璃壶等;
PART
05小青柑的特点
小青柑处于生长的“青年”期,芳香油含量高、橙皮甙含量较高、多糖含量较低,果胎硬且皮薄,味辛气香,因而出来的茶汤,口感上比较辛香,清新可人。
简单八个字概括就是:柑香馥郁、甜润爽口。
PART
06小青柑的食药价值
中医认为,青皮,性温,味苦、辛,入肝、胆、胃经,主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胁肝经积气。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普洱茶,有暖胃、生津、消食化痰作用。
小青柑挥发油多,与熟普茶结合后,自然兼有两者的好处,比如在健脾养胃、祛痰润喉、消炎和提神醒脑方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PART
07小青柑的采摘时间
小青柑在每年的6-8月份进行采摘,选取的柑果规格在1两左右;
PART
08小青柑制作流程
小青柑制作流程
采摘——洗果——筛选——开孔——挖肉——洗皮——装茶——烘干(晒干)
PART
09小青柑加工工艺
根据最后干燥工艺的不同来划分,分高温烘焙、低温烘焙、半生晒和全生晒这四种,不同的干燥工艺会影响其质量和价格。
高温烘焙
温度80-90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优点:时间短,成本低,提香快,且不受天气影响,烘焙出的柑普可即时饮用。
缺点:由于温度过高,会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有油润感,且小青柑里的各种物质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化。
除此之外,温度过高,会杀死柑皮里面的活性物质,因此不具备陈化价值,即使存放再久,也不能转变成陈皮普洱,没有越陈越香效果。
低温烘焙
温度在45度左右,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优点:不受天气影响,烘焙出的柑普可即时饮用,且能保持其活性物质在后期的转化。
缺点:耗电,成本高,也相对耗时,出来的口感比纯生晒的稍差。
半生晒
即半生晒低温烘焙,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其活性依旧保持。
优点:口感较好,出来的小青柑可即时饮用,且能保持其活性物质在后期的转化。
缺点:受天气影响较大,消耗时间较长。
全生晒
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一般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
优点:口感最好,出来的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生津。
缺点:受天气影响最大,消耗时间最长,且需要再陈放两到三年后才能适合饮用。
PART
小青柑冲泡时间
整颗冲泡
将小青柑整颗置入壶中,沿柑果外围注水一圈,再定点细流注水,让小青柑被充分渗透。
优点:保证了小青柑的整体,饮毕还可以看到完整的一颗;
缺点:滋味释放较慢,适合闲暇时慢慢品饮。
碎皮冲泡
把柑果壳掰开,与普洱茶混合,再按照冲泡柑普茶的方式进行冲泡。
优点:适合希望尽快品饮的茶友。
缺点:不利于观赏小青柑完全释放后的样子,趣味性不强;
戳孔冲泡
用茶针或茶刀在柑果四周戳上几个孔,以不会漏茶为宜,随后按照整颗冲泡法进行冲泡。
优点:滋味渗出速度较快,且不破坏小青柑的完整性,适合希望完整体会小青柑滋味的茶友。
缺点:较为繁琐。
PART
小青柑保存
密封保存
小青柑含有丰富的油性物质,属于容易挥发的物质。因而,我们在保存时首选密封保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留柑皮较为丰富的油性物质。
避光放置
茶叶在长期受到光线照射,尤其是太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快速的氧化过程,使得茶叶内的内含物迅速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茶叶的品饮性。因而,柑普茶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光保存。
注意湿度
当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时,柑果表层的皮和柑果内的茶叶,很容易发生霉变现象,导致无法饮用。若当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时,柑普茶不仅能有效的进行转化,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不一样的品饮感受。
(原创-03-14地道泡)
附:1、《泡小青柑奥秘》
泡小青柑奥秘
正当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生产的小青柑在市场上走红,风扉全国时,却很少人知道泡小青柑奥秘。笔者在市场上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原来小青柑的泡茶方法有讲究的。
剥开小青柑,无论用盖碗或小青柑专用玻璃透明壶开泡,洗茶这一泡是关键,要大开水浸泡3-5分钟,为什么?
1、经过3-5分钟的浸泡,让茶叶的杂质、杂味、小青柑的青味、水味完全释放出来,为以后多泡提供尽善尽美的味觉和口感享受;
2、让茶叶完全发酵膨胀,使茶叶与小青柑紧紧扪在一起,无论你冲泡多少次茶叶都不会脱落;
3、让做出来的小青柑,冲泡出来的茶汤不会有水味,令柑香味、花蜜味更加容易释放出来;
4、第二泡开始,每冲泡一次,茶汤出色非常快,如能浸泡10-15秒汤色更加漂亮,当然这个还要看茶底好坏咯。
这是笔者通过观察和反复试泡,提练的观点,不足为道,望行家赐教
(原创-09-22陈皮张)
2、《有白霜的小青柑不是发霉,更有陈放收藏价值》
小青柑,采用新会柑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云南普洱熟茶为原料,一般以6-8月份采摘的未完全成熟的柑幼果为原料,在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此时柑皮橙皮甙结晶较高,多糖含量较低,果皮青绿色,青皮里的油酮类物质最丰富。加工难度大,药性强,数量极少,极其珍贵。陈皮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耐储藏,配以正宗云南春茶发酵的普洱熟茶,二者的完美“联袂”,无论冬夏,还是春秋,身心皆宜,皆可品饮。
小青柑作为茶界新晋小花旦,它以其独特口感和浓郁的清香受到了广大茶友们的喜爱和追捧。喜欢它自然就要全方面的了解它,那么关于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您是否曾经有过误会和不解呢?
我们说的“白霜”,是在柑普茶表面形成的那一层薄薄的结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小青柑“白霜”的真面目。
“白霜”是什么?
干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称为“果霜”,是一种含糖物质,新鲜的生果里含有大量水分还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当它被晒成果脯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跟着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了“果霜”。
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类似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小青柑的“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或“柑油晶”。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小青柑在经过日晒或低温长时间烘焙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
不是所有的小青柑都会产生“白霜”。
小青柑表皮有“白霜”,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产区
通常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一般只有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转化为糖分,故难以产生“白霜”。
2、加工工艺
想要产生“白霜”,必须要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为了保证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有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高温烘焙的小青柑,柑果表面的油囊活性大都遭到破坏,故难以有白霜现象。
“白霜”有什么样的功效?
“白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的物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等。
这里给茶友科普一个小知识,糖类是一类复杂的物质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而多糖是基本没有甜味的,部分单糖和二糖甜味也较淡,高纯度葡萄糖其甜味极淡,大部分人甚至感受不到,小青柑上的“白霜”也是如此。
小青柑上的“白霜”与柿饼上的“柿霜”味道、成分也较为相似。因而,小青柑上的“白霜”其功效近于“柿霜”,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道:“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所以小青柑的“白霜”又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药理功效。
特别鸣谢ID:陈皮张